“社交金融的机遇与挑战——2016普陀山论坛” 21日在浙江舟山普陀山举行。来自金融及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互联网金融企业代表就“社交金融”这一普惠金融的重要创新同台论道。
社交金融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网络金融行为,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传统金融征信、风控存在的难题,扭转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近年来互联网巨头无不重视社交的功能属性,互联网金融也在积极寻求在社交场景下的突破。
基于熟人借贷强关系的社交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万亿级别,社交金融或许将成为新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从“信用革命”切入,阐释了社交金融的意义和前景。针对“熟人借贷”,他也指出,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模式的不断进化,“熟人借贷”未来能够把熟人信用转化为社会信用,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建国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根源在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尤其是社交金融,和国外相比更具有独特性。从实质功能讲,社交金融是将散落在民间社会的多维度的信息收集起来,运用到金融交易中,这是对传统的金融体系是有力的补充。
社交金融的价值同样受到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的高度认可。社交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普惠金融的价值,并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激活民间借贷与经济活力。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钟鸿钧也认为,熟人借贷的核心优势,是通过熟人之间的高信任度,降低交易成本和借贷审批周期,提高资金需求的匹配效率。
结合最新的网贷监管办法,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钟瑞庆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社交金融正在向3.0进化,在经济上具有非常巨大的扩展空间,可以预见,这个领域的成功者将会是伟大的。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何颖着重讲到消费者保护问题。她指出,“大数据”技术的不当利用也可能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与隐私权。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与保护社会公众权益二者不可偏废。
从另一方面看,金融消费者自身的风险教育水平和理念也需要提高和重塑。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郭峰指出,为借贷双方提供点对点借贷服务的社交金融模式,能够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教育提供另一种示范。
诺丁汉大学商学院(中国)金融学副教授、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华秀萍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社交金融与传统的民间熟人借贷、社团金融有着历史渊源,针对不同的人群一定有不同的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熟人借贷是社交金融的一个重要类别,借贷宝正是创新的熟人借贷平台。据借贷宝副总裁文杉介绍,虽仅成立一年,借贷宝的注册用户已达1.28亿,企业用户2万家,平台累计撮合交易额超过800亿元。目前已经为用户打造出一个底层的、基础的借贷工具,未来还将利用其社交金融生态,逐步规范传统线下的借贷交易,以及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而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推动建立全社会的诚信秩序和信用体系。
作为借贷宝努力参与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一步,平台已着手将用户逾期记录上传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用户如果在借贷宝平台借款逾期超过一定期限,信用“污点”将可能会被央行记录在案。
责编: